《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》主要内容梳理

背景:

 

国家发改委网站2025年1月6日发布: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数据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《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》的通知(发改数据〔2024〕1853号)

 

主要内容如下:

《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(2024 年 12 月)》围绕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展开,核心是构建适应数据要素特征、促进数据价值释放的体系,助力数字经济发展。以下是详细总结:

 

  1. 概念内涵:数据成为关键生产要素促使数字基础设施向数据基础设施拓展。它是提供数据全流程服务的新型基础设施,由多类设施构成,网络与算力设施为其提供支撑。
  2. 发展愿景
    • 主要目标:成为数据制度与技术落地载体,在数据流通、算力、网络、安全、应用等方面构建相应体系,实现 “汇通海量数据、惠及千行百业、慧见数字未来” 愿景。
    • 推进路径:当前处于起步阶段,要发挥政府和市场作用双向协同。2024 - 2026 年试点试验、制定标准、完成顶层设计;2027 - 2028 年建成部分设施;2029 年基本建成主体结构。
  3. 总体功能
    • 数据可信流通:打造低成本、高效率、可信赖流通环境,实现数据安全有序流动与供需精准匹配,符合多方面要求并创新应用。
    • 高效算力供给:应对算力多元异构挑战,统筹调度算力,促进算力与运力融合及资源协同,实现最优配置。
    • 数据高速传输:构建高效弹性传输网络,服务核心场景,提升交换性能、降低传输成本,提供高质量通道。
    • 全程安全可靠:构建动态全面安全防护体系,保护数据全生命周期,推动安全防护多方面转变。
  4. 总体架构
    • 技术架构:具备数据采集等八大能力,数据流通利用设施等是重要组成部分,各部分相互协作赋能多行业领域。
    • 主要构成:以行业、区域数据基础设施为主体,企业数据基础设施为重要组成,国家建设相关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协同推进。
  5. 重点方向
    • 建设数据流通利用设施底座:按统一要求建设多体系,包括数据目录、身份体系、凭证机制等,实现互联互通与数据管理。
    • 建设数据高效供给体系:在数据标注等多方面先行先试,制定标准规则,建设多平台提升数据加工与政务服务水平。
    • 建设数据可信流通体系:建立流通机制与多种可信空间,探索建设新技术设施与交易平台,制定规则标准。
    • 建设数据便捷交付体系:设计交易场所体系,创新发展交易场所,构建交付基础设施,推动技术创新与服务能力提升。
    • 建设行业数据应用体系:以场景牵引建设多行业数据应用体系,发挥企业作用,促进创新与价值倍增。
  6. 算力底座
    • 推进算力资源科学布局:推动多元异构算力协同集聚,建设监测调度平台,探索新型中心架构。
    • 推进东中西部算力协同:创新网络技术,优化计费,促进业务转移与算力调度,推动算网融合。
    • 推进算力与数据、算法融合创新:壮大产业生态,推动行业协同与算法研究,提升数据处理能力。
    • 推进算力与绿色电力融合:促进产业转化,加强节点联动与绿电消纳,探索新模式提升能源管理。
    • 推进算力发展与安全保障协同:建设安全平台与演习靶场,强化枢纽节点防护与管控。
  7. 网络支撑:建设高速传输网解决传输问题,支持多主体运用云网融合技术,推动网络设施升级与确定性网络等布局。
  8. 安全防护:构建全方位安全保障框架,在基础设施和流通利用层面分别保障安全,防范内外风险,运用多种技术确保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。
  9. 组织保障
    • 健全政策保障体系:完善制度体系与建设规划,加大投资支持,引导社会资本参与。
    • 加快技术创新探索:支持先行先试与技术攻关转化,通过多种方式推动创新。
    • 强化标准和人才支撑:制定标准规范,参与国际标准制定,推动人才队伍建设。

具体内容请以政府权威网站发布信息为准,以上内容仅供参考。

 

浏览量:0

博纳百思    谋远智略